北京、上海居民投资理财分析

作 者:北京迪纳市场研究院 李志军  阅读次数:7640次  发布日期:2007-05-25


2006年至今,中国的证券市场空前火爆,上证指数从2006年初的1180点一路高歌猛进,截止到5月10日已经突破4000点大关,达到4049点,16个月时间上涨了240%!巨大的赚钱效应燃起了普通百姓的投资热情,股票、基金成为街头巷议的重要话题。据有关机构统计,4月份沪深两市新增A股账户总数高达478.7万户,超过了整个一季度的新增开户总数,同时超越了前两年的新增开户数总和,目前两市账户总数为9394.54万户(包括A、B股和基金账户),逼近一亿大关。

为进一步了解居民投资理财的状况和未来投资趋势,北京迪纳市场研究院于2007年4月对北京和上海城区和郊区的居民进行了随机电话调查,共采集有效样本806个,其中北京404个,上海402个。

大多数人只有一种投资理财方式,主要为了资产保值增值、养老和教育

 

图1 居民当前投资理财的方式

调查显示,尽管目前国内可投资的渠道已经比以前大大增加,资本市场得到了很大发展,但是居民选择的投资理财方式仍然比较单一,有超过一半的家庭只有一种理财方式,甚至有17.1%的家庭没有进行投资理财。这当然与居民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多少有关,也同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密不可分。

从投资理财的目的来看,超过半数的家庭为了资产的保值增值,这当然是进行投资理财的最主要目的,也有相当的人提到了养老和教育。从不同年龄的居民来看,越年轻的人为了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投资的越多,年龄越大考虑养老的越多,50岁以上居民超过一半是为了养老。

图2 居民投资理财的目的

股票和基金成为重要的投资理财方式

调查显示,在目前的理财方式中,银行存款仍占首位。股票投资排在第二位,成为仅次于银行存款的理财方式,而且比例高达22.3%。买基金的人也占到了12.4%,经计算,进行股票或基金投资的人群总比例约为30%(见图3)。

图3 家庭目前投资理财方式

而在居民认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理财方式中,股票、基金、房地产排在前三位,银行存款居第四位。超过3成的人认为股票最具吸引力,认为基金最具吸引力的近2成(见图4)。

更进一步的调查如图5所示。从未来一年打算增加和减少投入的投资方式的对比来看,居民未来一年计划增加银行存款的比例明显低于计划减少的比例,因此银行存款将会出现净减少(仅从占居民家庭的比例来看,未考虑总金额),而在股票、基金、房地产、国债和保险方面的投资将会增加。从投资增加和减少比例的差值来看,基金的差值最大,其次是股票,因此我们有理由预计,居民的储蓄存款在未来将会大量的流向基金和股票,而央行的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。据央行公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显示,居民户人民币存款减少1674亿元,创造了存款的月度最大降幅,上演了银行存款向股市的大搬家。

图4 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理财方式

图5 未来一年打算增加和减少投入的理财方式

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。一是银行存款利率过低。调查显示,有36.2%有银行存款的居民认为目前存款利率太低。尽管经历了3月的加息,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也仅为2.79%,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了2.7%,其中三月份为3.3%,已经超过了存款利率,实际利率已成为负数,也就意味着银行存款是在不断贬值的。二是股市和基金的高收益的吸引。调查显示,购买基金的人有90%是盈利的,仅有3%的人亏损(图6);而炒股的人中66.1%盈利,10%亏损(图7)。上证指数在2006年一年间上涨了130%,而同期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平均也在120%左右,这样的高收益必然吸引着广大居民将钱投入股市和基金。

从北京和上海来看,上海居民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比例明显高于北京(上海26.6%、北京18.1%),而投资于基金的比例低于北京。上海处于沿海而且正在成为金融中心,中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也位于上海,自然上海居民参与股市的程度比较高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在长达1年多的大牛市中,依然有大约1/3的股票投资者不赚钱,相对于基金而言这个比例要高得多,可见作为股民的风险要大于基民。

图6基金是否盈利

图7 股票是否盈利

如今,困扰中国股市多年的顽疾——股权分置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改革,政府对股市的监管正在走向完善和成熟,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,中国股市经历了五年的漫漫熊途终于迎来了十年不遇的牛市。但是我们看到,股市的火爆带来了“全民炒股”的疯狂,股市非理性上涨,各种违规投机行为、听消息炒股重又盛行,而广大新股民风险意识的缺失更助长了泡沫的产生。政府监管部门和有关机构应该一方面做好投资者风险教育工作,帮助广大投资者树立理性的投资理念,另一方面大力规范证券市场,增强信息透明和公开,促进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。

 


关闭】 【打印